iLOOKER電影網> 專題直擊 > 【危機倒數】倒數計時電影大彙集(四):毀滅倒數型
【危機倒數】倒數計時電影大彙集(四):毀滅倒數型
2013-06-20 作者:iLOOKER網編輯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
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
演員: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蜜拉喬娃維琪(Milla Jovovich)、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
任務:一頭紅髮的莉露要協助人類與每隔五百年降臨一次的邪惡力量對抗,聯合風、火、水、土四塊神石擊退敵人。
時限:緊迫
 

影片最具戲劇張力的部分無疑來自於影片最後的大反轉,柯本是如何喚醒莉露的?沒有深奧的大道理,沒有劍拔弩張的生死一刻,影片最後,柯本用一個深情的吻喚醒了莉露,劇情得以反轉。這個看似俗套的「王子吻醒睡美人」的吻,給影片前半段積累起來的緊張包袱抖出了一個具有歡樂元素的,喜劇效果的大結局。當然,整部影片充斥著各種喜劇元素。

就類型層面而言,與其說《第五元素》是一部科幻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喜劇電影。另一方面,這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反轉劇情安排,也烘托出影片的一個重要主題:一個為拯救世界而生的人,誰來拯救她,如何去拯救她?從這個意義上講,盧貝松顯然是要藉由這個結局告訴觀眾,人與人之間真情實感的互動,遠遠大過於個人拯救世界的刻板任務。在此之前,莉露已經明顯表現出對於喜好暴力、殺戮的人類的反感。她說:「人類只會不斷地互相殘殺,你們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帶有毀滅性的,這樣的生命為什麼還要拯救?」就是這麼一個厭惡人類的「超人」卻愛上了一個人類。



《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2002)
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
演員: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娜歐蜜哈瑞絲(Naomie Harris)、布蘭頓葛利森(Brendan Gleeson)  
任務:逃離籠罩在殭屍病毒下的倫敦城。
時限:28天之內


從喬治羅米洛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開始,縱觀殭屍電影的一路發展,百變不離其宗的是敘事段落裡總少不了「一分鐘營救」。一分鐘之前殭屍還不知道在哪裡,一分鐘前他還是你的朋友;一分鐘之後你已經被殭屍包圍,一分鐘之後你的朋友也變成了殭屍。所以,殭屍電影有一個致命的關鍵字——逃。丹尼鮑伊企圖在他的這部《28天毀滅倒數》裡對傳統意義上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做出顛覆。說得簡單一點,《28天毀滅倒數》就是見死不救。

在影片中,女兒親眼看著受感染的父親被殺。男主角親眼看著自己的朋友因為無子彈被殭屍咬死。影片最後的大反轉,並未發生在人與殭屍的對抗上,而是發生在人(普通百姓)與人(瘋狂軍人)的對抗上。影片最後,男主角突然從屋頂上跳下來把傭兵亂打一通,並挖出雙眼,拯救出女主角。他從影片一開始的無知懦弱男變成了一個為保護自己心愛的人不惜一切戰鬥的男人。影片最後的最後,他們在原野上用床單鋪展出一個大大的「Hello」,企圖再次獲得軍方的營救。



《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1972)
導演:羅納尼梅(Ronald Neame)
演員:莎莉溫德絲(Shelley Winters)、金哈克曼(Gene Hackman)、歐尼斯鮑寧(Ernest Borgnine)
任務:逃出已翻覆過來並沉入海底的海神號。
時限:海神號沉沒之前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眾人在翻覆在海裡的海神號上千方百計地尋求逃生。其中牧師Frank Scott團結眾人排除重重阻礙,成為少數戰勝災難的生還者。影片發生了很多最後關頭的一分鐘營救。最為叫人印象深刻的是,莎莉溫德絲飾演的Belle Rosen潛水救人的那一段。所有的觀眾都在屏息凝神等待最後的結局。另一方面,牧師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也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影片所有的一分鐘營救都發生在「抉擇」之中。到底是往上爬,還是等待救援。譬如,牧師勸說事務長離開未果之後,所有在大廳裡等待救援的人們瞬間被倒灌進來的海水奪去生命。廚房、通道、通風井、輪機艙、船頭,眾人一路排除各種困難,奮力自救。影片最後,當眾人都精疲力竭感到絕望的時候,艙外響起了不間斷的敲擊聲。終於……

《海神號》的最後一分鐘營救並非來自超級英雄的神兵天將或匪夷所思的情節設置,而是透過以牧師為首的理性分析,眾人一步一腳印的腳踏實地得以完成。雖然,他們在整個自救過程中也有過分歧。但是,他們總能在最後一分鐘的決斷裡化險為夷。



《危機總動員》Outbreak(1995)
導演:沃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
演員: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蕾妮羅素(Rene Russo)
任務:製作出病毒血清,讓小鎮民眾瞭解真相,解決病毒危機。
時限:緊迫


其實,這部電影的結局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製片人為本片設定的原始結局是小鎮最後被完全炸毀,製作公司也為此製作了相應的特效。但是,試映結果顯示觀眾們並不喜歡這個結局。於是,製片人最後決定把影片的結局改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小鎮得救。而且,出現在影片中的「Motaba病毒」其實是比伊波拉病毒還要恐怖的一種病毒。當劇中人物展示病毒圖片的時候,劇組用的是一張經過變型的伊波拉病毒圖。片方將最後的反轉情節壓制在了最後10分鐘,影片前半段時間一直在渲染這個病毒有多少厲害,這個小鎮即將在政府的陰謀下被毀滅。可是,反轉發生了。影片最後,Sam等人終於找到了病毒的源頭——白臉小猴,以製作出對抗病毒的血清。同時,他們還持槍強行進入電視台對大眾公佈了真相。

無論是陰謀層面還是病毒層面,所有的危機在最後時刻統統得到解決。《危機總動員》可謂一部經典「一分鐘營救」電影。它將所有的張力全部集中的影片的最後。是怎樣的結局,悲劇或喜劇,都是可行的。



《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1998)
導演:咪咪蕾德(Mimi Leder)
演員: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伊萊亞伍德(Elijah Wood)、摩根費里曼
任務:太空人降落彗星設置核子炸彈,藉以引爆彗星或改變彗星行進方向,以拯救地球。
時限:緊迫


影片並未像《世界末日》Armageddon一般將「最後一分鐘營救」放置在前台,做出英雄輓歌一般的歌頌。出現在《彗星撞地球》裡的最後一分鐘營救更像是一個發生在「後台」的故事,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敘事背景之中。影片最後,太空人終於與地球取得聯繫,啟動核彈,使得原本即將要撞擊地球的第二顆彗星偏離了它原本的軌道,只是給地球帶來了一陣美麗的流星雨。影片將更多的筆墨花費在描寫眾人在面對世界末日時的不同心態。滅絕的日子愈拉近,所有人有著一致的反應,從驚慌到認命。李奧及莎拉在選擇家庭或愛情之間左右為難。珍妮得努力在離婚的父母之間取得和諧。坦納則得努力獲取組員的信任與信心。

《彗星撞地球》表現出人類對死亡的反應,每個人都試圖尋找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影片在「最後一分鐘」的大背景下,試圖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內心隔閡。四條線索,只有彗星撞地球是「最後一分鐘營救」,其他三條線全是在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目前沒有相關電影
目前沒有相關文章
上則:【危機倒數】倒數計時電影大彙集(五):勝利大逃亡   下則:【危機倒數】倒數計時電影大彙集(三):解救人質型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