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OKER電影網> 獨家快訊 >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隨影筆記:重新認識愛的形式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隨影筆記:重新認識愛的形式
2017-03-27 作者:iLOOKER網編輯,木文人
文/ 木文人
◎文章經作者授權轉載,以下言論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The Silent Teacher
2015|紀錄片|台灣
導演||《日暮之前的領悟》陳志漢 Maso Chen
編劇||non
演員||林惠宗、徐玉娥、林映汝
發行商|牽猴子娛樂
 
醫學院教室的解剖課堂,「大體老師」帶來一場衝擊性極高的生命教育!《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是一部宣傳捐贈大體的紀錄片,導演陳志漢帶領觀眾深入解剖課,凝視死亡,而還活著的人才是鏡頭關注的焦點。
(牽猴子娛樂 提供)
 
 
社會普遍對於死亡的傳統觀念便是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而對於大體的完整性也傾向於保有全屍的觀念,然而在醫學研究方面,大體卻是不可或缺的珍貴教材。本部紀錄片導演選擇將鏡頭指向了台灣遺體捐贈的這門課題,無論是本次的拍攝者與被攝者在與傳統觀念相牴觸下,目的是為了要傳達出甚麼樣的觀念或是信仰,都是觀看這部片的觀者所能夠獲得的收穫;而這部紀錄片也讓大體老師們透過不同的媒介形式幫觀者上了一課。本片被攝者之一也是本次主角大體老師的丈夫林先生,以他開明的想法帶領觀者與他和他妻子一起認識這段生命旅途。
 
 
台灣的遺體捐贈在片中說到是約於民國9091年開始實施,但對於觀念傳統的台灣人,尤其是老一輩而言是較難接受的,就算自己的決定也很有可能受到家人甚至家族的反彈,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這類的議題並無受到社會主流意識的重視。正因為接觸的少,所以關於大體捐贈的細節其實平常人並不知道,對於個人而言最為震撼的,是原來完成了大體捐贈同意書的簽訂手續,還是要經過受贈單位的評估才能夠成為老師,不是想捐就都有辦法成為老師的;並且在死亡後竟然還要經過2-4年的防腐處理,大體才會正式啟用。原本以為可能在死亡後就會立即或是三個月內連同解剖課程結束整個作業,但就是因為要配合課程的安排,因此防腐的手續就必須要做到確實,才能讓大體在課程期間不至於腐壞而導致無法使用。
 
 
或許因為害怕晦氣的緣故,又或者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台灣人來說,對於死亡以至於身後事的安排很少會出現在家族的對話中,但本片的被攝者描述當初會做這樣的決定,是夫妻倆共同討論並且互相簽署對方的同意書,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情深。在等待防腐的過程中,林先生定期從嘉義遠上台北的輔大醫學院去探望妻子;這樣的過程將他道別的時間拉長了,或許能多少沖淡一些未亡者所面臨的悲傷,但在課程結束後大體老師將進行火化的真正分離時刻,才又讓人在重新意識到,這部片不只是在紀錄親人之間的情感、或是一個開明的奉獻精神,而是一門真正的生死課題。一個人生命的延續,不只是透過傳宗接代的方式、留於人世間的身外物,而是擁有意義去滿足有價值的需求。
 
 
電影透過三條敘事線進行記錄,從大體老師的親屬、受贈單位與師方、以及受教的醫學院學生,完整的呈現不同面向的感受與想法,讓人得以深刻的體會到在這之中的生命課題。而這門課不僅是要讓親人學會放下與道別外,也要讓醫學院的學生們除了獲得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命的價值,也讓所有人藉此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從本部片可以看到人對到生命的尊重,是有著各種不同的面貌,無論是誰、有著怎樣的身分外表,都可以藉由無私的付出來成就他人,但在此並不評斷這是否就是偉大的一種象徵,只是能夠讓人又多認識到「愛」的不同形式,之於親人與亡者間的情感牽絆、之於大體老師奉獻的精神,都是在這部片中令人十分動容的紀錄。

 
BTW.
導演說這部片並無意大體勸募的宣導
但還是讓人開始審思這項選擇
●  生身不息的slogan下得真貼切
謝謝老師
歡迎加入→「木文人 - 電影建檔工作者」臉書粉絲團
預告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The Silent Teacher
導  演: 陳志漢(Chen chih han)
演  員:
上映日期: 2017-03-24
醫學院教室的解剖課堂,「大體老師」帶來一場衝擊性極高的生命教育;導演陳志漢首部長片、難得記錄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教學過程」!
     
目前沒有相關文章
上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隨影筆記:冠軍的榮耀來自於努力不懈與被期待的肯定   下則:《異形》《普羅米修斯》隨影筆記:人類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可言?
聯絡我們
粉絲團
回首頁